本报记者 郭冀川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有利于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持续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纷纷提及推动“光储充放”一体化建设。
今年2月份,八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同样提出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低谷时段充电。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存在着布局不完善以及电网承载大等问题。
王鹏表示:“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既有充电站改造成本和新型充电站建设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一体化充电站作为新技术项目,各地落地试点还需要时间和企业承接,尤其是技术方面要打通‘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系统’,实现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
在理想状态下,“光储充放”一体站内,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首先满足充电站需求,当不满足负荷需求时储能系统及时放电,若仍不能满足,则从电网购电。当光伏发电过剩时,可将过剩的电能给储能系统充电,也可以向电网售电,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作为城市充电服务的新型场景,“光储充放”一体站不仅在技术环节提出更高要求,也在运营方面要求运营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光伏发电的自用率,科学设定储能设备充放电策略等,进而发挥光伏储能的最大经济价值,提升盈利能力。
在北京南四环集美家居“光储充放”一体站,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电站除了为电动汽车充电,还能够为周边商户供电。
王鹏表示,“光储充放”一体站基于储能和反向充电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大规模充电桩用电对局域电网的冲击,还可用储能系统调节峰谷电价差,降低日常用电成本。
目前,“光储充放”一体化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多家产业链企业参与,如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星云研发的“宁德锂电小镇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去年已正式投入运营,今年宝馨科技、奥海科技等均公布了“光储充放”一体站建设规划和项目进展。
“光储充放”一体站不仅仅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还可将多余的电量并入电网提供应急电源,成为城市中的“综合能源补给站”。金辰股份常务副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相关政策推动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升背景下,“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也迎来电网公司、石化企业、新能源设备厂商等各类主体和资本的布局。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