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有“态度” 实际支出有望放大政府投资效应

本报记者 杜雨萌

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然释放出今年财政政策更为“加力”的鲜明信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称,从出台背景看,这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超长期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风险。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据悉,在此之前,我国曾于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那么,如何理解此次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呢?我们不妨从发行期限(超长期)、资金用途(特别国债)这两个方面着手。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长期债券”一般指10年期以上的债券,而在国债市场主要为30年和50年期,其中目前我国发行规模较大的为30年期超长国债。特别国债,则是指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从之前发行的特别国债来看,其债券发行期限普遍为10年期国债。因此,当“超长期”遇上“特别”,或意味着其发行期限原则上会高于10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这将缓解地方长期重大项目在支出方面压力,有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顺利实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市场对中长期政策与经济发展预期,特别是改善市场对未来的通胀预期。

而对于“专款专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来说,从其主要投向来看,郑栅洁称,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据悉,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

“我们将运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举措,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制度建设,一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一手推动配套政策出台实施,强化政策的跟踪落实,高质量推动这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郑栅洁表示。

在罗志恒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调不变,“适度加力”这是由当前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仍未根本提振的形势决定的。因此,“加力”并“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今年经济形势的需要。除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尽管2024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与去年持平,但赤字规模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至4.0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按3.9万亿元安排,也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即赤字规模、地方政府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合计8.96万亿元,再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应该说,今年的财政实际支出力度将明显增强,但更加强调优化政策组合和支出效率。

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与带动作用。

(编辑 何帆 闫立良)

标签: 长春财经学院
浏览:158
日期:2024-03-11来源:财经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