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4月份以来,日本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上周波动进一步加剧。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5月22日,日本3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999%、3.33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尽管5月23日出现小幅下行,二者分别报2.925%、3.249%,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对于近期超长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的跳升,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受到上周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结果不佳事件的影响,同时也与市场对日本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密切相关。
5月20日,日本财务省进行的20年期国债拍卖结果惨淡,投标倍数仅为2.5倍,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尾部利差(即平均价格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距)飙升至1.14,为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尾差大通常意味着市场需求低迷,买家基本不愿意接盘长期国债。
谈及此次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日本国债市场的超长期债券正在面临较为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作为超长端债券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日本央行购债规模缩减、国内投资者承接能力降低。
一直以来,日本央行都是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为刺激经济,日本央行过去长期实行量化宽松,大量购买国债,压低长期利率。但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日本央行启动量化紧缩,国债购买规模每个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这就使得市场上国债的供应相对增加。与此同时,超长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却持观望态度,接盘意愿并不强,其他投资者也难以在短期内填补央行购债规模缩减留下的空缺,导致供需失衡,难以支撑国债市场的稳定。
“市场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也降低了对日本国债的投资意愿。”白雪表示,这一担忧主要源于日本政府近期讨论财政刺激以应对外需压力。当前日债利率已处于上升通道,而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60%,在全球都处于高水平,若日本政府在加息周期举债,将加剧债务的不可持续风险:日本2025财年政府预算草案显示,政府支出中债务赎回占比15.3%、利息支出占比9.1%,债务滚续压力持续上升。
日本债市的动荡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市场。白雪表示,日本国内利率上升可能会成为引发全球利率上升的推手,这种传导机制源于日本投资者大规模平仓“日元套息交易”:日本国内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导致日本投资者被迫抛售美债、美股、欧债等海外资产以回补日债缺口,将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引发全球风险资产共振下跌。
不过,从目前来看,日本债市的波动对我国债市的影响有限。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另外,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周,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9%至1.72%之间窄幅波动,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保持在1.86%到1.89%的范围内,走势平稳。
展望后期,日本债券市场还有哪些不确定性?国泰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首先,仍需关注后续日本政府债券拍卖情况是否会进一步冲击市场情绪。5月28日与6月5日还将有日本40年期与30年期政府债券拍卖。当前市场情绪相对脆弱,若拍卖再次遇冷或将强化市场的担忧情绪。其次,若日本债券市场波动持续加大,需要关注日本央行是否会释放鸽派信号缓解市场恐慌。最后,还需关注7月份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结果。若执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丧失多数优势,则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对财政宽松的预期,从而加剧对债券长久期供给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冲击长债利率。
(编辑 乔川川)